近年来,国家花大力气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但不少群众仍表示“感受不到好处”。老百姓究竟需要怎样的健身环境?全民健身服务怎样才能切实满足群众?这道难题在南宁一群快乐的“卖菜舞娘”身上得到了生动诠释。
广西南宁苏卢农贸市场的一群菜商因“边卖菜边跳舞”而闻名。近日,市场管理方花费两万元购置电视便于她们学舞之举再次引发关注。有网友认为,这才是实实在在地支持群众健身,与其“大兴土木”,不如“因地制宜”。
农贸市场花两万元为群众健身“埋单”
今年69岁的农美金在苏卢农贸市场摆摊卖成衣已经有好几个年头。2009年的一天,爱跳舞的她在中午客人少的时候,拿出小录音机放起音乐跳舞。没想到她这一跳附近的女摊主也心痒了,跟着她学了起来。“卖菜舞娘”成了午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月28日中午,记者来到苏卢农贸市场,《江南style》音乐响彻市场,“舞娘”们正在烧卤摊前跳舞,一个个身姿矫健,容光焕发。在她们的前上方,4台47寸的液晶电视正在播放街舞MV。不远处的猪肉摊、蔬菜摊……暂时抽不开身的摊主也对着电视舞动起来。
这4台电视,让整个市场的午间生活焕然一新,原来打盹的、打牌的人,有了新的消遣方式——跳舞健身。阿姨们卖菜都是一把好手,但说到跳舞,起初谁都不会,如今却都着了迷。穿着水鞋、围裙照样起舞,有顾客来买菜再跑回去称斤收钱。
“我们早上出摊,晚上很晚才收摊,几乎没有时间锻炼身体,而大家都有强烈的健身欲望。”农美金说,起初只是她自己一个人跳,后来跟她学舞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已有二、三十人。设备也由原来的录音机发展到10寸旧彩电,再到现在的4台液晶电视加市场的环绕音响。“市场领导为我们装电视,播放舞曲光碟,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农美金说。
去年7月农贸市场易主,新负责人来到市场考察时,被这群“卖菜舞娘”的健身热情所感染。“我们特意花两万多元购置了电视,一方面是播放食品安全广告,另一方面是增强气氛,为她们跳舞健身服务。”苏卢农贸市场主管人员刘水华说。
苏卢农贸市场沉浸在动感的音乐和舞蹈中,“舞娘style”造就了“苏卢style”。有人说“卖菜舞娘”创造了全国甚至全球独一无二的菜市场;也有人说市场管理方注重细节,满足群众所需,做法值得推广。在刘水华看来,为群众的健康“埋单”,这钱花得值!
健身服务“大兴土木”不如“因地制宜”
近年来,一些巨资建设的体育场馆门可罗雀,举步维艰,而群众却苦于“一馆难求”、望“馆”兴叹,国家花了钱,群众却说看不到。与此相反,一个菜市场,因为安装了几台电视惠及许多热爱跳舞的人;一个边陲乡村,因为修建了足球场,组建了“乡村俱乐部”,燃起无数留守儿童的足球梦……
记者不禁要问,国家或地方提供的全民健身服务,是不是群众喜闻乐道、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究竟需要得到怎样的支持?
“卖菜舞娘”一夜成名,队伍逐渐壮大。农美金告诉记者,她们期盼一个展现“健身成果”的平台。而在其他的菜市场,也许健身爱好者们还处在盼场地、盼器材,或是盼领头人的境况。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或积极参与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或自发地锻炼,越来越注重用运动来诠释健康文明的生活,群众的健身需求日趋多元化。
作为全民健身的参与者,农美金认为,只有决策层俯身深入基层,才能倾听民众多元化的诉求,了解各类人群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是什么,易于接受和掌握的活动形式又是什么。“若不是市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恐怕我们还得不到这实实在在的福利。”农美金说。
高大而宏伟的体育场馆,对于像农美金这样每天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人群来说,恐怕“遥不可及”。纵然建一百座场馆,也不如给她们买一台电视。老百姓的健身需求其实很简单,一个合适的活动场地,一个懂技术的“领头人”,一个支持他们的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