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体育产业 >
努力探索体教结合-名校办名队体育进校园
 来源:  点击数:

    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位于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实验学校内的曲棍球场就会出现一群打曲棍球的女孩子。
    从她们的身板上看像是学生,但从装备和场地上去衡量,却又都很专业。原来这是植根在淮安开发区新区实验学校的淮安市曲棍球队,更令人羡慕的是,这块植根于普通县区学校,在阳光下绽放着的碧蓝色的曲棍球场,竟是国际曲联认证,在国内也数得上上乘,该校的曲棍球队也很了不起,在2012年全国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锦标赛(U15学校组)中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

体教牵手  一校一品

    把体育运动队“植入”学校,是淮安市近年来探索体教结合的重要成果,淮安的每个县区的重点学校都组建了1至2个体教结合项目运动队,形成“一校一品”的教体结合布局。用淮安市体育局局长鲍其美的话说,这叫“名校办名队、名队进名校”。
    “体教结合,最关键的是要解决教育、体育‘两张皮’的问题。”鲍其美这样认为。他说,中国教体结合难度的根源就在于,“搞体育的要竞赛成绩,搞教育的要升学率,其结果是貌合神离,很难向纵深发展。而无论是教育还是体育,最终都以培养人为归宿。”鲍其美认为,教体结合的关键,在于体育部门的态度。如果我们一味地只是索取,而不顾学校的实际,怎么可能走得远。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体育部门必须要真正为学校体育服务才能实质上解决1加1大于2的问题,让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两驾马车整合力量、优势互补,实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学校体育教育的双丰收。
    “把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普教序列,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专业教练,不仅有利于发现体育竞技人才、提升运动员文化素质,而且有利于构建校园文化、普及体育运动。”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校长戚桂荣告诉记者,依托毗邻市游泳馆之利,师院附小把游泳作为学校体育的特色项目,先后输送7名国家级游泳运动健将,向省市运动队输送58名运动员。与之相应的是,淮安市体校也派出教练深入学校指导教学,让师院附小几乎所有学生都学会游泳。“没有这么好的游泳馆,没有体校的游泳教练,我们不敢想象能有几千名孩子学会游泳。”戚桂荣介绍。
    离师院附小不远处的江苏省清江中学,如今已有200多名同学在省市级田径运动会、健美操、球类、游泳等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健美操队在全国拉拉操联赛总决赛中多次夺冠,并在2013年世界中学生拉拉操锦标赛中取得舞蹈组(AGJ)第一名、技巧组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体教结合的实践。

政府护航  “一条龙”畅通

    今年4月,淮安市政府办公室一纸《关于进一步加强教体结合工作的意见》让体教结合有了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文件明确指出,要建立教体结合运行机制,把运动队延伸到学校,让运动员从学校走出,逐步建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式的体教结合通道。淮安市体育局和教育局也相继出台了,全市体教结合工作要点、培训和竞赛计划、考评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根据文件,淮安市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至少要建设一支以上市级高水平学生运动队。而每所高中的每个运动项目,都对应有2所初中、4所小学,建立逐级提供运动员人才培养机制。在当地,这被称作“1-2-4”体育项目布局。
    淮安市教育局局长朱亚文表示,这一文件是淮安体教结合从“探索”转向体系建设的一个标志。“今年,我们就将建立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培养体系,保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及时得到发现、培养、输送。”就在朱亚文接受采访的当口,淮安市体育局、教育局联合出台文件,推进学校高水平运动建设。其中,2013年淮安市三星级以上高中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受到家长们的热捧。招生计划中,省内外闻名的淮阴中学拿出了乒乓球、羽毛球共计4个招生名额,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试点校清江中学更是拿出田径、篮球、阳光体育节、健美操、游泳等5个领域共计51个招生名额。“孩子爱好体育,成绩也不错,进了我们淮安的名中学,正好可以把训练与学习结合起来。”一位不愿具名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事实上,淮安“名队进名校”的做法,不仅能够让孩子实现自己的体育梦,而且保证了孩子们正常的课业学习,为孩子们提供了体、智兼优的成长通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体教结合的过程中,淮安市政府不但在制度和政策导向上给予支持和保障,每年市财政还拨200万元专款,用于体教结合。市政府还与所辖县区签订工作目标责任时,还把体教结合工作列入考核项目。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表示,下一步,淮安将着力推动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转变,不断丰富具有淮安特色的体教结合新机制、新模式,让教育、体育快速协调发展。

 
  • “鸟巢”不只是奥运会的“鸟巢”
  •    
       
    版权所有:河南省体育场馆协会 网址:http://www.hncgxh.com 邮箱:hncgxh@126.com 邮编:450044
    办公室电话:13673997107 办公室传真:0371-63631779 地址:郑州市长兴路38号河南省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东侧
    豫ICP备19024993号-1